• 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
  • 书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走进滑县
  •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行草书组初评初审现场
  • “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暨绍兴论坛”现场
  • “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暨乌海论坛”活动论坛中,专家与学者交流
  • “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作者在京现场面试考核
  •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开幕现场
  • “国学修养与书法·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开学典礼
  • “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第三期国家级培训在京启动
  • 第十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开幕式现场

       1981年5月9日,中国书协成立,迄今38年。38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对中国书法而言,却在这“历史的一瞬”中获得了“史诗般的进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中国书法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载体,凭借其独特的生命张力,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现着中华美学风范,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构建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审美艺术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   

        38年,弹指一挥间。

       38年前,在上海、北京、辽宁等地,沉寂已久的书法焕发生机,各种地方性研究组织和创作机构相继成立,至1981年,在党中央直接关怀下,在老一辈艺术家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书协应运而生,正式成为中国文联大家庭的一员,从制度上保障了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从专业上使书法的文化身份重获确认,从组织上结束了书法家创作研究的非社会化状态,中国书协也成为全国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中国书协作为由全国各民族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团结引领广大书法家,立足书法本体,遵循艺术规律,坚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与书法事业发展休戚与共,履行出作品、出人才的职责使命,不断深化对书法艺术的深层次挖掘和创新性引领。历代书协人伴随着书法事业一路携手同行,全力维护国家级专业团体的时代性、权威性、专业性、普及性和纯洁性,奋力开创书法艺术高质量发展的复兴征程。

      38年栉风沐雨、38年岁月如歌。

     38年来,中国书协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力开展书法文化惠民活动。聚焦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举办一系列主题书法活动。积极开展对会员的联络、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努力提高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组织书法创作与评选,各类书法展赛蓬勃开展。推进书法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力促书法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书法出版传媒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书法教育培训和群众书法普及工作。密切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和对外战略,积极开展书法环球行、“汉字之美”对外交流活动,多渠道提高中国书法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团体会员发展至41个,中国书协会员发展至15000余名,完成专业委员会建设工作,形成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与各团体会员“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书法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38年的发展,筚路蓝缕。

     书法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出现发展中的问题。在回顾中国书协38年光辉历程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文化内涵缺失、学术批评滞后、抄袭模仿、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等问题在书法界同样存在。

       一代之书,莫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等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书法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中国书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带着问题意识,科学分析当代书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找准病灶,精准发力,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创作导向和价值取向贯穿到书法工作的全过程,下决心厘清一些长期困扰书法界的模糊认识,解决一些影响书法事业健康发展的顽疾,探索出一条中心工作与艺术发展同步并举、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交汇互融、书法普及与人才培养两翼齐飞、德艺双馨与艺文兼备共同发力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扎实开展重大主题活动,唱响主旋律,引领新风尚。围绕国家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举办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性活动。近年来举办的“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民生社稷为题材,百余名书法家自觉深入基层采风,反复打磨锤炼,以笔墨铭刻民族记忆,书写共同追求,鼓舞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组织当代知名书法家,满怀赤诚与丹心,以书法的艺术形式史诗般地呈献出中华民族脊梁的群雕画卷,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组织老中青三代书法家,用传统楹联的方式,深情书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上三场大型展览作为主题性书法活动中的成功范例,从不同层面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坚毅品格和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广大书法家也在创作活动中走出“小我”,迈向胸怀国家、胸怀民族、胸怀人民的“大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开展书法文化惠民活动。带领书法家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服务人民,长期开展“送欢乐下基层”“送万‘福’进万家”等常态化惠民活动。元旦、春节“两节”期间,中国书协坚持动员各团体会员单位精心部署、上下联动,以小分队、轻骑兵、支教讲师团等形式,共组织数十万人次的中国书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的各级书法家奔赴全国各地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福”字,为基层书法爱好者举办书法培训、辅导交流和公益讲座数百场,直接受益群众数百万人。从北疆雪村到南海渔镇,从西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书法家们深入田间地头、百姓门前、工厂车间、车站机场、营房边哨、医院学校等基层一线,将一幅幅(副副)富有情感温度的书法作品送到百姓家中,暖进百姓心里,让人民群众更便利地共享精神文化食粮,让书法文化的美育功能深入到基层群众,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誉。广大书法家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淬炼了品格、涵育了心灵。

     把握正确导向,加强行风建设,引导书法家明方向、拓视野、提格局、守艺德。根据中宣部、中国文联的统一部署,中国书协精心组织会员大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培训会员8600余名。培训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书法人文精神紧密结合,促使广大会员进一步加深对讲话精神内涵和核心要义的理解,充分认清新时代书法工作的历史定位、重要意义、形势和任务,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针对文艺界出现的某些失德违法行为,及时发出《中国书法工作者行为守则》《争做书法界德艺双馨“四有”书法家倡议书》和《新时代书法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倡议书》,引导书法家严于律己、恪守正道,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自觉肩负起新时代书法工作者的使命。

      探索、创新符合当代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的评审制度与机制。按照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各项要求,中国书协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大胆革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的评审机制、组织方式和展示形式:在十一届国展中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创作导向和评审方针并很快成为业界共识,标志着书法事业进入了理性发展期。加强顶层设计,对专业展览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努力解决同质化倾向。严肃评审纪律,制定严格的《评审办法》《评审行为守则》和严密的《评审流程》,对评委、监委、学术观察员以及中国书协组织人员等进行约束。实行组织与评审“两权分离”和承办方“属地回避”制度,使“东道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强化学术、媒体深度介入与监督,严查代笔、抄袭等行为,加大面试力度,有效遏制不良风气。多种措施共同发力,为书坛营造了公平、公正、阳光、干净的良好氛围。

      推动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同步发展。书法创作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持续举办“全国书学讨论会”“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等高品质学术活动,针对当前书法创作现状、审美理念、风格取向、发展方向等问题以学术的视角深入探讨,为引领书法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届国展期间,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合作,创设古今书法两大系列六个展区交相辉映的展览新形式,举办高端学术论坛,让书法家置身宏阔的历史时空,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华章,坚定文化自信。将学术批评引入展览,先后举办“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暨乌海论坛”和“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暨绍兴论坛”,首次创造性地将历史经典法书同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学术批评置入同一场域,创新实施“创作←→学术←→批评”交融并举的展览新模式,全国若干知名专家学者与骨干书法家一道,围绕当代书法面临的现状与问题,立足书法本体,正本清源、回归文心,力矫顽疾、振拔流俗,凝聚智慧、守正求新,在一场场诚恳热烈而又深刻的辩论研讨中,思想的火花在学术碰撞中产生,许多观点直抵人心,为书法发展厘清了思路,明晰了方向,点亮了重塑当代书法精神的理想之光。

      努力打造一支重道德、富学养、讲传承、彰个性的当代书法家队伍。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中国书协全面实施“四个一批”当代书法人才发展计划,一直把书法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书法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评审评奖中注重对书法家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理论建树、创作水准、社会贡献和业内口碑的综合考量,重点发现培养德艺双修、技道并进的优秀人才。十一届国展提出“艺文兼备”的主张后,各项展览中鼓励投稿作者自撰诗文并在评审中增设文字审读环节,向书法界发出提倡文化内涵、注重文字规范的强烈信号。兰亭奖、国展等重要展览中对获奖入围作者增设现场创作与文化考查,综合考量其全面素养。

      第六届兰亭奖在评判投稿作者创作水平的同时,综合关注书法创作之外的成果与积累,同时对获奖及入展作者进行品德考察,避免简单地以一件作品定高下。启动“名篇·名家·名作”工程,历时三年,组织120位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的书法家进行精心创作,再经多轮评审,最终选出50件精品力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广泛专业认可。此外,努力拓展服务视域,延伸工作手臂,全面实施“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全国新文艺群体书法家创作采风活动”和“西部书界新秀千人培养计划”等项目,把更多资源、更大舞台、更好机会提供给有理想、敢担当的一线优秀书法家,为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广阔的人才基础。

    大力开展书法培训和普及教育,为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国家复兴传统文化战略的实施,中国书协应时而动、顺势而为,针对青年书法家文化修养不足的现象,连续举办五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培养全国青年创作与研究骨干人才300多人,引导青年书法家自觉提高国学修养,促进技道均衡发展,带动书界形成阅读经典、学习经典的良好风气。针对中小学书法教师严重匮乏的现状,启动“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与教育部门联合,义务培训全国各地基层一线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万余人次,初步构建起基础书法师资培训架构,推动书法进课堂国策的落实,让书法事业落地生根、代代相传。组织“当代中青年书法理论批评家高研班”,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深邃历史通感、深沉忧患意识和独立学术品格的优秀中青年书法理论批评家,重振当代书法理论批评,引领时代书风健康发展。

      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数字,见证着十八大以来中国书协在总结既往成功经验基础上引领广大书法家所走过的坚实脚印,记录着成千上万书法家的艺术探寻与跋涉,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书协团结引领广大书法家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理想与信念。

     今日之书法要更上一层楼,仍需我们鼓足那一腔热情、一股士气、一番闯劲。只有立足深厚博大文化传统,才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只有远瞻风起云涌时代气象,方能吞吐古今,发我心声。

      38年的探索、38年的奋斗、38年的积累,前进方向更加明确,价值取向更加鲜明,方法路径更加成熟,胸怀视野更加开阔。进入新时代,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多了一份坚韧与自信,多了一份从容与睿智。

     一路走来,中国书法取得的成就证明,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中国书协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书法界的桥梁与纽带,时刻牢记使命,切实担负时代责任,自觉汇入改革洪流中,扎根人民,服务基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大众,这是书法事业的发展大计、立身之本。

        一路走来,中国书法取得的成就证明,书法家只有重品行修养、守道德底线,树君子之风、养浩然正气,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立足汉字书法文化根基,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努力追求艺文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才能经得起历史与时间检验。

      上下同心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中国书协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寄怀高远,不辱使命,以脚踏实地的坚韧、披风沥雨的筋骨、直面现实的勇气、披荆斩棘的毅力,集众智、聚众力、谋良策、成伟业,挥毫运笔传承文化精神,饱蘸浓墨书写时代风骨,让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