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国书协第八届专委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工作培训班线上举行,同时宣布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正式成立运行。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协副主席王丹、叶培贵、刘月卯、张建会、张胜伟、顾亚龙、鄢福初、潘善助,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及第八届专委会委员近两百人参加培训。培训由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张瑞田主持。

       孙晓云表示,书法评论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审美导向,秉持严肃科学、理性公正的艺术良心,坚守中国式的艺术价值判断,甄别良莠、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才能形成有利于书法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聚集了当代书法评论优秀作者,很多委员一直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勤勉工作。书法文化传播无所不在,书法受众大幅增长,书法交流正在走向世界。希望各位委员弘扬传统文化,书写时代精神,回应大众需求,展示国家形象,履职尽责、笃行不怠。

       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书法导报》副主编孟会祥,安徽省书协副主席陈智,《书法》杂志副主编杨勇,《中国书画》杂志总编辑康守永,中国书协理事、中国香港书法学会主席容浩然,中国书协理事、澳门书法篆刻协会会长萧彼德聚焦书法评论、编辑出版、交流传播等问题作发言。(发言摘编附后)

       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主任鄢福初就专委会建设和委员履职提出,各位委员要把好书法评论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既要对书法界不良创作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亮明立场,实事求是,说真话、讲道理,又要通过学理性的书法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不断传播、提升中国书法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摒弃畸形审美倾向,树立雅正书风,彰显正大气象,推动新时代书法艺术高质量发展。要在中国书协的领导下,围绕书法评论、编辑出版、文化传播三个领域,当好中国书法艺术的评论者、讲解人、播音员,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松长教授作题为《简帛书法与研究传播工程》的学术报告。他就简帛书法的载体分类、书体种类、时空差异、艺术特征以及目前开展的简帛书法研究工程、传播推广计划做了介绍。

  

交流发言摘编

 

书法评论者的德才学识

孟会祥

       唐刘知几提出,治史者必有才、学、识“三长”。清章学诚说:“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者为难,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从事书法评论,也是如此。

       评论或出以短章,或出以宏论,一定要清通,言之有物,言之成文。“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是为才。

       评论要有学理,需要对古典作品的审美经验,对古典书论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是为学。

       有学有才,才可能有识。识是见识,也就是洞察力、鉴别力、判断力,是对才、学的综合运用。观点准确,有穿透力、感染力,经得起时间检验,能给人带来启发、教益。是为识。

       有了才、学、识,更要有德。德者,评论者之心术也。

       书法评论之德何在?在理想,为弘扬书法艺术,提高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在公心,不屈于位,不诱于利,不循于情,也不限于偏嗜。特别是评论当代人物、当代作品,称赞、责备、勉励、期许,一言褒贬,都应指向公心、指向理想。否则,赞扬,就昧着良心堆砌辞藻;指摘,就闭着眼睛辱骂;不明就里,就跟着起哄,才、学、识顿时失灵,是谓失德。孙过庭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评论的每一句话,一个字,要力求无愧。

       传媒泛化的背景下,更需要评论者坚守的定力。能不能独立不迁,能不能“中不偏,庸不易”,可以检验我们的学力和操守。

繁荣书法评论是时代的召唤

陈智

       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书法评论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审美导向,构建科学的书法评价体系,积极引领社会审美,发挥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功能,是书法评论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加强学习,把握导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原创性新思想新观点,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中国气派、时代特色、理论逻辑、实践品格,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把握正确的书法评论导向,与新时代文艺发展方向和当代书法发展实际相结合,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根铸魂,正本清源。

       针砭时弊,弘扬正气。针对当前书法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文化缺失、标准模糊、盲目跟风、抄袭雷同等现象,书法评论既要“寻美”,更要“求疵”;既要恰如其分地肯定,又要理性批评纠偏;既要立足现实深入分析,又要高屋建瓴寻求理想方向,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构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书法批评话语体系。

       关注当下,引领创作。对当代书法阶段性发展成果分析总结,对当代创作思潮和创作现状辨析讨论,引导书家明方向、拓视野、提格局、重艺德,真正让书法艺术焕发中华气度、中华风骨、中华神韵。

书法专业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杨勇

       四十多年来,在书法创作与研究,书法普及与提高,包括创作风气的引导、书法人才培养等方面,书法专业媒体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术研究:大型学术专题的策划。书法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书法研究从对于古代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关注扩展到了对于书学思想、书法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从对经典的关注扩展到对于新出土书法文献的关注;从传统的书法学内部扩展到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研究。

       书法评论:理性视角下的激浊扬清。书法评论以理性的视角激浊扬清,挖掘优秀的书法人才与作品,批判庸俗、媚俗、恶俗等不良的书法现象,对于书法界热点问题的关注、创作时风的廓清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也构成了书法媒体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典呈现:古代作品的持续发掘。近年来,新发现的书法资料越来越多,金石铭刻以外,简牍、帛书等也时有出土,书法专业媒体通过高清图片的刊登、研究专题的组织等方式,使经典书迹能够化身千万,拓宽了人们的学习和研究视角,并为大众重温经典提供了契机。

       书法美育:书法之“美”的潜移默化。书法美育的着眼点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书法美育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传播媒介,期待通过书法美育工作的推进,真正实现书法跨文化、跨语境的传播。

以书法为桥,传播中华文化

康守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的重要论述对开展中国书法文化的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当下各种文学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一座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够直接、便捷地让外国民众感受书法审美的魅力。

       一要探索中国书法文化传播的交流渠道。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读者和观者的接受心理、接受方式、接受内容等,充分挖掘中国书法的艺术美感,以自然融会的形式和雅俗共赏的方式赢得受众。二要借助海外华人书家推动传播。海外华人书家爱国,爱中华文化,拥有与外国人交流的技巧和能力,有参与传播中国书法文化的热情,有较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我们应该爱护、扶持并依靠这支力量。三要用好新媒介扩大中国书法文化传播。书法的传播不能仅仅是一幅幅作品的展览悬挂,应该把书法文化的全过程多方位传播作为目标,审美意义和传播效果必然要大于以作品为终端的直接展示。

       中国书法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存在不少难题,主要是语言文字障碍和文化传统背景存在差别。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人员往来的扩大,中国书法文化的受众也将逐渐增加,只要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以书法为桥梁纽带,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必将开拓新境界。

立足香港,面向世界

容浩然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人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推向全世界,不仅书法人才可以在这国际舞台为国外所熟知,而且世界也可以从中了解、认识中国的书法艺术,进而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人文。

       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耕厚植,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文化潮流,在丰富多彩的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香港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舞台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何使香港与内地广泛开展艺术交流,促进书法艺术的广泛传播,增强文化归属感,生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应该是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的目标。

加强交流 宏扬书艺

萧彼德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具独特魅力,在电子时代的今天传承和宏扬尤显重要。尤其是港澳地区,要壮大青少年对中国书法的深入认识,提升大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澳门书法篆刻协会自成立30多年来秉承创会宗旨,以推广书法篆刻为重任,注重对年轻人加强培训。每年举办会员展,增强会员间互动外,并邀请名家出席,开阔会员视野。书法教育既是对书写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的欣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最佳途径,还举办优质传统文化艺术展览,亦有将书法、篆刻、传拓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校园并参与中学书法课程教育纲要的修订和补充。未来将会举办“澳门街道名胜篆刻书法展”“沈尹默书法艺术展”等。

       希望中国书协与澳门合作举办展览活动,让澳门书篆工作者和爱好者从中领略中华书法之美,并了解当今中国书法的演变和最新发展,提升自身创作方向和思路,对传承和发扬书法篆刻起到更好促进作用。